强调他很聪明、智商高,同学们不干了;
强调他家境好且家长教导有方,家长们不干了;
强调他学习有自己路线、上课不听,老师不干了;
强调他上过补课班或者网课,学校不干了;
强调“清北不是教出来的”,谁都不干了。
如果再强调他游戏打得好、擅长多门运动、广交朋友、恋爱谈得好,那估计相当一部分人的世界观就要崩塌了。
如果告诉学生们这些真相、让绝大部分学生明白了自己根本不是考清北的那块料,那么学生们自暴自弃摆了、影响校风,谁来承担责任?学生们在学校开始狂欢、破坏纪律,谁来承担责任?学生不愿再牺牲双休假期为“自愿”加课付辛苦费、家长不愿为学校的各种离奇古怪的收费买单,导致学校入账减少,谁来承担责任?本来一个清北指标班主任老师能分红 xx 万,结果现在大家都知道考清北与老师没关系,钱飞了,谁来承担责任?
唯有“努力”这瓶万金油,虽然无法解决一切问题,但是可以画出一切大饼;唯有“努力”,能全方位哄好学生、家长、社会:反正你“努力”就是了,反正“努力”是个无底洞,你没法证明无限大的努力不会稳上清北吧?更何况“努力”完美契合瓷器千百年来“天道酬勤”“吃苦是福”“享乐有罪”“苦尽甘来”的优秀传统美德,维稳属性又大大增加。
补充:本人没有否认努力的重要性,更没有否认维稳的重要性:能获得好成绩、考上顶尖大学的学生,哪怕再有天赋、受到的培养训练再好,也不能说自己完全不费吹灰之力吧?数量庞大的十七八岁的血气方刚的青少年聚集在一个地区,不让他们找点事做、转移一下旺盛躁动的精力,放任他们捅出天大的篓子也不合适吧?
关键就在于,现在的很多学校,尤其是衡水制流水线血汗高中,对“努力”的推崇已经达到了病态的程度,配合衡水模式的各种严苛举措,疯狂压榨学生让他们去“努力”,这种“努力”真的有效率吗?
年轻学生需要被引导,但不是让他们去夸父移山、精卫填海,而是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获得正反馈。
努力是有瓶颈的,瓶颈之外除了天赋,还有方法、环境等因素。不去钻研如何突破瓶颈,而是一味洗脑“努力”,不仅让学生在校受尽磨难、人权尽失,还可能让学生在毕业进入新的阶段甚至进入社会的时候,依然保有严重的学生思维,抓不住重点和主要矛盾,耽误前途、影响心理健康。
努力是对的,维稳是对的。可是如果我们的学校,甚至重点学校,只是成倍提高“努力”的程度,但带来的收益除了“维稳”外微乎其微,那这么“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有人利用“努力”制造焦虑、大肆敛财,那“努力”还值得宣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