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1chigua

  • 如果我们不是牛马,为什么换单位叫“跳槽”?

    网友A :牛会哞,马会叫,小小牛马收到收到

    网友B:领导、同事、客户……我这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居然都是跟不喜欢的人呆在一起,而自己最亲近的人却没时间陪……

    网友C:冷知识~我们休假都是靠辞职

    网友D:冷知识~自然界里没有任何一种动物,需要每天觅食10个小时以上的!

    网友E:二十年职场人的告诫~当你努力工作熬出一身病时,第一个想抛弃你的就是公司,唯一不会抛弃你的是你的亲人!

    网友F:有些牛马已经清醒了,大多数还在证明自己是精英牛马!

    曾经澳洲留的网友G:突然明白澳洲的老师说“请假正常,不请假不正常了”,没睡好觉可以请假,陪家里人可以请假,没喝够水也可以请假

    网友H:有没有发现,不上班只是穷,上了班不仅穷,而且精神也不正常了!

    推荐 (147)

  • 为啥上班一天啥也没干,还是很累?

    当你去做任何⾮⾃⼰所愿,⽽是带有交易性质事情的时候,不管是忙还是闲,内⼼肯定都会感到疲惫。
    ⽐如我前阵⼦,被朋友周末拉去充场。
    这是他⼊职那家公司组织的第⼀场活动,担⼼⼈不够多氛围活跃不起来,于是就拉我去当摆件,说主要在
    主持⼈互动的时候喊⼏句就⾏。
    活动接近2个⼩时,回报是当天以及接下来⼀周的咖啡。
    我想了想,反正在家也是没事做,还不如去外⾯⻅⻅光,顺便还能薅到未来⼀周的咖啡,也是个不错的买
    卖。
    结果⼈⼀到现场坐没10分钟,就后悔了。
    相⽐于待在家躺在⾃⼰床上刷⼿机,或者是出⻔去做⾃⼰想做的事,待在活动现场当摆件实在太累,想到
    这场活动还有2个⼩时就绝望。
    但为了接下来⼀周的咖啡,最终还是忍了下来。
    你看,这就是⼀件有交易性质的事,坐在活动现场2个⼩时就是我的⼯作,劳动报酬则是未来⼀周的咖啡。
    但如果我很想参加这场活动,那别说什么回报了,你哪怕什么都不给我都没问题。
    就如同演唱会⼀样,⼼⽢情愿⾃⼰掏钱去参加,还得抢票甚⾄抢不到还的从第三⽅去买,最终在现场开⼼
    的不⾏,直到结束还意犹未尽,觉得时间太短。
    事实就是,⼼⽢情愿去做⼀件事和带有交易性⼦被迫去做⼀件事,两者带来的体感完全不⼀样。
    那说回上班,为什么⼀天啥也没⼲,还是觉得累?
    因为我们和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上,明确约定了⾃⼰⼀天要给公司付出8⼩时,合计每周40个⼩时的劳动,
    具备交易性质。
    所以,哪怕⼯作已经完成没事做在公司待了⼀天,整个⼈也是疲惫的,渴望下班的。
    ⽽且你在公司⼯作还不能光明正⼤摸⻥,哪怕没事也得在⼯位上待着,装模作样开着电脑⼀回看数据,⼀
    回翻⼀翻资料。
    ⻓时间的久坐会让你腰酸背痛,⻓时间⾯对电脑会让你两眼发酸。
    好不容易撑到下班,⽴刻就像满⾎复活⼀样冲出了公司,开启属于⾃⼰的夜⽣活模式。
    然后等第⼆天睁开眼,⼜开始愁眉苦脸上班,坐在⼯位上腰酸背痛,⾯对电脑眼睛酸的不⾏,周⽽复始,
    反反复复。
    或许,这就是⼈⼀⽣⼤⼏⼗年都在重复做的⼀件事吧。

  • 杨笠阻挡不了京东的步伐

    准备在双十一大干一场的京东,却因与脱口秀演员杨笠合作“翻车”,甚至引发京东金融挤兑乌龙。

    京东反应迅速,公开道歉并与杨笠终止合作,辟谣挤兑传闻,力争把影响降到最低。

    10月18日,京东道歉后,股价回涨了2.65%。

    杨笠事件似乎只是近期京东股价高歌猛进的插曲。事实上,在此轮股市反攻、重估中国资产的浪潮中,京东作为中国电商代表之一,十天暴涨60%,领涨中概股。

    除了政策带来利好刺激,刘强东回归并带领京东死磕低价,也让京东基本面持续改善。

    当然,此次杨笠事件也是一个警示。京东在稳固3C产品基本盘,开拓服装等细分市场之时,用户群体不断扩大,选择代言人也得考虑周全。

    如今,电商市场正在大洗牌,京东面临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刘强东能否再次带领京东重现辉煌,依然充满未知数。

    暴涨

    中概股时隔三年迎来最大一波回弹,京东是这波资本浪潮中极具风向标意义的存在。

    10月7日,京东股价达47.820美元,创年度新高,相对于3月股价21.180美元,京东股价实现了翻倍式增长。当天京东市值达到689亿美元,创下了19个月以来的新高。

    从9月17日算起,到10月7日的高点,京东港股区间最高涨幅达79.01%,较同期恒生科技指数涨幅高出超20个百分点。京东市值也大涨超2800亿港元。

    京东股价强势复苏背后,美国时隔四年来首次降息,叠加国内央行一揽子政策释放了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进而引发全球资本流动,中概股迎来集体上涨。

    野村表示,中国在9月底推出的一系列刺激政策注重稳定房地产及振兴消费需求,若消费者的情绪能够改善,预期中国电商板块短期内有潜力跑赢大市。

    电商股因此进入价值重估阶段。9月30日,高盛在最新研报中指出,电商行业将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估值重估最重要的领域之一,高盛将电商偏好提升至前两位,与游戏行业并列。

    在这种背景下,京东的强顺周期特点得以凸显,尤其随着以旧换新政策在全国各个省份陆续落地,作为家电消费的主力平台,京东将受益于这一轮消费刺激。

    9月26日,摩根大通发表报告指,京东股价表现好过KraneShares中概互联网指数及主要电子商务同业同期表现,主要归功于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正面消息及低估值。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认为,京东之前股价受到直播、团购等新兴电商模式的冲击,回调幅度较大。随着刘强东加大对一线经营的力度,引导京东重新回归稳定,再叠加9月以来央行的刺激政策推动二级市场整体向上趋势。

    事实上,在经过了年初股价低点后,京东股价在业绩回暖,以及时隔四年重启资本股份回购的加持下,已经开始出现上涨波段。

    3月6日,京东交出一份亮眼四季报,Non-GAAP(非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84亿元,全年净利润达到352亿元,均超出市场预期,叠加未来三年回购不超过30亿美元的计划,催动京东股价反弹。

    当日收盘,京东美股涨幅达16.18%,创下2022年3月以来的新高,市值涨了近400亿人民币。

    随着这轮中概股复苏,京东一扫沃尔玛退出的阴霾,迎来资本新周期。

    挑战

    从2014年上市到2021年中概股巅峰,京东市值从286亿美元迅速攀升至1659亿美元,7年时间涨了5.8倍。随后,京东股价随着中概股低迷而持续下挫。

    如今,京东的资本故事可能迎来关键转折点。

    自从2022年底刘强东回归后,京东开启了一系列改革,战略上,京东通过大力扶持第三方商家实现低价,持续深化生态战略,在电商业务上,京东以采销为突破口,对抗直播电商的强势增长。

    在经过一系列反击后,京东的战略初显成效。8月15日,京东集团公布2024年第二季度业绩,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137个基点至15.8%,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经营利润和净利润均达到历史新高。

    这一波股价上涨,可以说是对京东过去两年表现的一个肯定。接下来的关键点在于,京东能否持续这种好的态势,毕竟,京东当前市值还不足巅峰时期的一半。

    接下来京东能否抓住这轮机遇,以及京东未来的估值空间到底还有多大的想象力,这是目前资本关注的焦点。

    短期来看,资本市场会受到情绪影响,但长远来看,股价最终会反映经济基本面和京东本身的业绩表现。

    麦格理、野村、花旗、交银国际、海通国际等机构表达了对京东的乐观预期,野村将京东美股目标价调升39.5%至53美元,麦格理重申京东为电商业的首选股。

    麦格理认为,京东在逐步推行的以旧换新政策中,良好地抓住家电和电子产品需求复苏的机会,使其在下半年的收入增长较同业更具韧性。该行预期,京东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升5%至2600亿元,经调整净利润达115亿元,与市场预期的上限一致。

    瑞银认为,京东中短期具有增长动力,而且估值偏低,由于现价相当于2025年预测市盈率9倍,估值相对便宜,相信京东有更大的盈利惊喜和重估空间。

    未来京东还需要在战略上做出更大的突破,才能带来股价持续上行。

    当前,电商业务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京东重点在于挖掘服饰、汽车等垂类赛道,并持续探索线下业务。海外方面,京东目前还很难和拼多多和阿里等竞争对手相比。许冉在二季度电话会上表示,京东将继续聚焦用户体验、价格竞争力和平台生态。

    虽然京东具有战略定力,但影响京东股价的风险因素仍然很多。比如,杨笠事件就是一个案例,请杨笠站台,引发部分京东用户抵制,值此双十一关键阶段,也给它这场翻身仗,蒙上阴影。

    电商正在大洗牌阶段,市场竞争格局正处于动态变化中。在这场史上最激烈的电商大战,刘强东和京东每走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

  • 年度大尺度综艺,戳破「阶层跃升」的谎言

    上层固化,下层内卷

    这两年,韩国的年轻人,总给人一种“有今天没明天”的虚无感。

    一方面,他们不愿结婚,不想生子,不去工作,致使最近选择“在家躺平”的韩男韩女数量,已经超过了韩国今年的新生儿总数。

    而另一方面,他们把仅有的存款全部压进股市和虚拟币,刷爆信用卡去进行超前消费,让群体住房贷和信用贷的拖欠率一再飙升。

    问题到底出在哪,这一代韩男韩女咋就都颓了?他们就没想过要寻求改变?

    对此,最近一档名为《思想验证区域》的韩综,便在节目里试图解答这个问题:

    年轻人不上进,真的是因为他们不努力吗?

    01 贫穷,错在谁?

    《思想验证区域》,是一档标准的“韩式”生存综艺。

    12个有着不同理念和出身的参赛者,要在9天的时间里构建一个小社群。他们需要一边合作,一边因观点的冲突和生存的危机展开斗争。

    该综艺最大的看点,就是把政治、性别、阶级和开放性等富有争议的议题,拿到台面上进行探讨。

    比如在某一晚,参赛者们所要进行的辩论议题就有关于贫富争议,即:

    贫穷最大的责任是否在于自己。

    而与大众刻板印象有所不同的是,在讨论中,有出身贫寒的参赛者,会去主动捍卫这种论调,认为只有个人绝对的努力才有机会改命,因为“我当年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与之相对,也有家境优渥的参赛者,会更倾向于将穷视作某种社会问题。

    但在一位出身平民的选手看来,这场讨论本身最大的问题,在于不论是支持还是反对,富人其实都并不了解穷人的真实困境:

    “关于贫困的讨论经常由非贫困的人进行……贫困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意味着经济财富的剥夺,还限制了人类发挥自身潜力的能力,甚至让个体失去对自己的信任。”

    在综艺单集最后的采访里,那些经历过苦日子的选手也都有相似的表达:

    “哪怕只是发生一次失败,随着失败而来的就是要额外支出的机会成本……会有债台高筑的感觉。”

    “我打那么多工又有何用,那点钱攒起来能有多少?”

    “在我们家里,除了衣食住行之外,一切都是奢侈。”

    …..

    而综艺里出身富裕的精英们,则一边在线上对贫穷是什么侃侃而谈,一边却连电影票和10L垃圾袋的大致价格是多少都猜不出。

    而其中一位家底极其深厚,从小就接受精英教育的选手,还在采访中强烈攻击遗产税:

    “看到‘应该要缴纳更多的继承税’,我真的无语了。不是,还要再怎么交啊,这不都赶上‘全都交出来让滚蛋吧’的程度了吗?”

    穷人与富人,上层与下层,虽生在同一个国度,但感觉却活在两个世界。

    而造成这种现状的,或许就是韩国社会当下结构的严重固化与失衡。

    02 不公平,从小到大

    在首尔大学最近的一项针对1024名首尔市民的社会调查中,有49.2%的韩国人自称处在一种“长期怨恨”的状态。

    而这些人强烈不满所针对的,就是韩国社会整体的严重不公。

    进一步讲,就像《88万韩元世代》的作者所说的那样,韩国的年轻人们:

    “可以接受出身的不平等,但无法接受竞争的不公平。”

    在《思想验证领域》的“乌托邦”里,参赛者的出身有穷有富,但大家都在同一套综艺所制定的规则下竞争——左右胜负的,不是你身上已有的标签,而是你个人的能力。

    然而在现实中的韩国,父母一代的富裕程度,却正在越来越能决定子女人生的高度。

    不论你出生的时候,含着的是“金勺”还是“土勺”,你都有很大概率会“一含就是一辈子”。

    因为含着金勺的孩子一来到世上,就自然成了父母财富布局的一部分。家长会以孩子的名义存款,持股,避税。

    以至于在韩联社今年的报道中,有360名未成年人被曝出是某某企业的社长,这其中又有20个孩子的年薪超过了1亿韩元。

    而土勺孩子的降世,则充斥着一种“缩减开支”的意味:

    尽管这些年韩国政府又是加码生育补贴,又是提供生育看护,但从《韩民族日报》今年的调查来看,仍有65%的未婚男女认为生育是一种“社会无法提供帮助”的重担。

    当然,韩国社会里也不是没有阶级跃迁的通道。

    譬如说,土勺的孩子可以在残酷的韩国高考中杀出一条血路,迈入被称为“天空联盟(SKY)”的全国最好的三所大学,靠个人巨大的努力迈入上流。

    毕竟在报道里,虽然这三所学校的平均录取率还不到1%,但有七八成的财阀高管和国家政客都毕业于此。

    然而,这条升学之路不仅难走,而且还极不公平。

    在采访中,不少出身平凡的韩国年轻人都说过如下的经历:

    “我当年上幼儿园,连字母表是什么都不知道,而身边有钱人家的小朋友,早就超前学习到连英文作文都能写了。”

    在考学的道路上,金勺的子女仿佛有着无限的资源。

    他们可以上最好的补习班,在政策禁止补习时,他们则可以轻易而举地获得名师在家的一对一辅导。

    他们靠着“爸爸的财力和妈妈的情报”,再加上“文书和报考指导专员”的辅助,走上了一条前往“天空联盟”的快速通道。

    而当金勺孩子被豪车接送,往返于各路名师的一对一教室时,土勺的孩子则住在首尔阴冷潮湿的考试院或半地下室,在熬夜刷题的同时,忍受着蟑螂的骚扰和霉斑的折磨。

    贫穷不仅让普通人没法找更好的老师补课,也让他们不得不花额外的精力在控制收支上。

    据《中央日报》报道,不少韩国低收入家庭,花在初高中孩子身上的补习费用,已经与饮食和物业花费的总和差不多了。

    正因如此,“一边打工一边备考”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已经成了不少土勺学子不堪回首的集体记忆。

    两种泾渭分明的生活处境,让阶级无形的壁垒自孩童时代,就已深亘于无数韩国孩子的心中。

    03 努力,得不到补偿

    2019年,有媒体报道釜山的一些小学生会用“旧公屋乞丐”这样的称呼、来侮辱身边出身贫寒的同学。

    与此同时,这些小学生的父母则会请求老师:“请不要让住公屋的孩子跟我家的孩子分在同一班。”

    更悲惨的是,当土勺的孩子终于靠优异的成绩摸到“天空联盟”的门槛时,却发现自己并不能完成“龙生于溪”的人生逆袭:

    因为“韩式高考”整体不仅包括一场笔试大考,还包括所谓的“课外综合素质考核”,像平时高中的成绩、学科竞赛和社会活动等。

    而众所周知,这些非应试内容,大多都需要花大价钱砸,可以说是金勺子女的专属游戏。

    就这样,在去年媒体针对首尔大学的调查中,该校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入学新生,来自首都富裕的江南区,只有不到10%的孩子,是从外地考过来的。

    金勺的孩子们一进大学,就自然抱团,他们在愚人节那天穿上各自私立高中的校服,借此来互相确认阶层和身份,早早就建立起了未来职场或政坛的关系网。

    而与之相对,在纪录片《学习的背叛》中,有“天空联盟”的土勺学生在毕业后应聘,却发现企业关注的居然是自己高中的学历。

    就算十年寒窗苦读,一天刷16个小时的习题,到了社会后所依仗的,却依旧是口中汤匙的颜色。

    也难怪,有7成的韩国人在受访时称在生活中经历过“降落伞时刻”,也就是亲身经历“父辈所在的阶级,直接决定子辈的未来”的事件。

    而由阶层所固化出的差距,只会随着时间越来越大。

    在韩国的职场上,有一个概念叫“土勺折扣”,即:

    出身低收入家庭的土勺孩子,在开始工作后第一年的薪资,会比出身高收入家庭的金勺孩子低6.5%。

    而到了工作后的第五年,这个差距将会扩大到12.8%。

    不止如此,从学生时代就早已成型的“阶层种姓制”,也极其自然地延宕到了工作当中,并缔造了南韩职场的“甲质”文化:

    以财阀为核心的强势团体,会如合同中的“甲方”一般颐指气使,对作为弱势的“乙方”普通人进行职场霸凌。

    譬如,大韩航空的长女可以因为对坚果的摆盘不满意,就要求机组人员朝她下跪;次女则可以因为工作人员回答不周,便直接朝其脸上泼水。

    而“乙方”在更多的时候所能做的就只有忍受,正如一名韩国人所感叹的那样:

    我们普通人一生下来都一直是“乙方”:在家里我们得遵循父母、在学校要听命学长姐,在职场得对主管唯唯诺诺,男人们服兵役还得唯命是从。这现象,我觉得韩国比任何国家都要严重。

    这种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打压,让韩国的阶层愈发固化,让超过8成的首尔年轻人在2021年的调查里表示,“在我们的社会,努力早已得不到公平的补偿。”

    而当意识到自己的结局从出生开始就已经注定,并且做什么都无法改变后,韩国年轻人选择停滞,选择狂欢,选择今朝有酒今朝醉,选择不再相信未来,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也正因如此,不仅是《思想验证区域》,最近韩国的综艺有不少,都喜欢拿阶级这个话题来做文章——或是让参赛者来自不同的阶级,或是给参赛者设定不同的阶级。

    毕竟,至少在屏幕上,我们还能看到贫与富的对话,还能见证一些下层逆袭的理想化叙事。

    而在屏幕外,韩国今天的年轻人们,则还是一如2015年《鸦雀》这首歌所自嘲的那样:

    不要再唠叨不休叫我努力

    啊都蜷缩起来,我的双手双脚

    啊努力努力,努力努力

    啊真不长进

  • 没想到,连演唱会也卖不动了

    根据大麦网的数据,李克勤、谭咏麟、张信哲等一批老牌实力歌手的演唱会门票在正式开售后,并未能迅速实现全部售出,哪怕是在上海、北京开唱也卖不动,显示出市场对这些演唱会门票的购买热情并未如预期般高涨。

    门票没有实现“秒空”仅仅是演唱会市场遇冷现象中程度较轻的一种情况,还有许多演唱会的门票打折出售都没人要。

    前段时间歌手邓紫棋在北京鸟巢体育场举办了四场盛大的世界演唱会,但这一系列备受瞩目的音乐盛宴却意外遭遇到观众不如预期的“冷淡”态度,让原本热烈的氛围略显冷清。

    演唱会提供了从最低480元看台票至最高1580元内场票的丰富选择,但这样的价格设定仍然让许多普通观众感到难以承受,导致销售状况持续低迷。

    即便主办方多次推出折扣优惠,试图提振销量,效果却仍不显著,甚至一些黄牛也感叹损失惨重。

    相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歌神”张学友的身上,这位乐坛常青树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和广泛的受众群体,然而前段时间的演唱会门票也遭遇了打折销售的境遇,反映出演出市场面临的严峻挑战。

    更有甚者,许多演唱会因各种原因取消,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上半年有近三十场演唱会延期或取消,音乐节“不可抗力”延期或取消被乐迷嘲为“卖不出票的遮羞布”。

    从官方公布的原因来看,身体原因、极端天气、场地升级、及未公开的不可抗力,都是导致演唱会取消/延期的原因。如果真是因为不可抗力导致的取消/延期无可厚非,但部分演出到底是因为不可抗力还是因为售票不理想,可就不好说了,这就会受到歌迷的质疑。

    例如在大麦APP上,金志文济南站“想看”人数低于可售总张数。有网友反映,开票第二天连低价票都开始滞销,最后开票不到一周宣布因不可抗力被延期,引发因“售票不足”而延期的猜测。

    此外,谭咏麟、品冠、光良、黄绮珊等艺人演出取消,也被质疑是“售票”原因。

    演唱会市场遇冷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2023年疫情政策的逐步放开让各类演出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2000人以上大中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约5600场,同比2019年增长了100%。

    从2023年演出市场复苏繁荣到今天,经过一年多的报复性消费,消费者在最初的激情消费之后,头脑显然冷静了不少,消费倾向变得更为明显,不是什么演唱会消费者都愿意买单来凑个热闹了。

    另一方面,以往高涨的演出经济让主办方错误预估市场,定价过高,并且最低档票价座位区域也越来越小,影响观看体验。过高的票价超出了许多普通观众的消费能力,从而抑制了消费意愿。

    此外,演出场次的大量增加导致市场供给过剩,观众的选择增多,审美疲劳也随之而来。

    而且,部分歌手的演唱实力或者整体观看体验未能满足观众的期待也是市场遇冷的一大原因。

    部分歌手为了快速捞钱选择多场连开,而不注重提高演唱会的质量,导致有的演唱会存在制作水平不高、音响效果差、舞台设计简陋、没开空调、买了票只能看到柱子等问题,这些问题引发了观众和网友的不满,降低了演唱会的口碑。

    在当前这个娱乐形式层出不穷的时代,视频直播、云端音乐会、短视频以及各类游戏正在竞相争夺大众的休闲时光与娱乐消费支出。

    对于歌手和演唱会主办方而言,如何调整策略、提升演出质量和观众体验、建立合理的票价体系,继而重新赢回观众的心,是他们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不然的话,面对消费降级的消费者用脚投票,他们的好日子可就真的要到头了。

    参考资料:

    连开与取消:上半年演唱会市场的冰火两重天-娱乐资本论

    https://mp.weixin.qq.com/s/D6GWIbe8sHYFI-pallixBQ

    演唱会“祛虚火”:票价五折,黄牛散场-新周刊

    https://mp.weixin.qq.com/s/SarOdD_p8jFLzRBZ9Tfv9w

    演唱会的狂热将要降温了吗?-人民眼光

    https://mp.weixin.qq.com/s/VqBSqUj8Ai_C_d4dDUc3-g

    演唱会市场观众观演日趋理性-中工网

    https://www.workercn.cn/c/2024-09-05/8344987.shtml
  • 京东事件梳理

    刚开始,京东请杨笠代言,屎黄色论坛老哥想退京东会员,不料被客服开盒,辱骂。

    图1客服开盒用户,图2论坛老哥自诉被开盒。

    全论坛对该企业轻易泄露用户信息感到愤恨,于是开始了退京东会员浪潮。有人突然发现退京东会员收效甚微,大家就瞄准了京东金融。相关贴在隔壁论坛秒删。

    图3用户总结退会员流程,图4打蛇打七寸。

    后续老哥听从论坛建议拿起法律武器,咨询律师后,起诉赢面不大,加之老哥有家人,不想暴露自己家庭在舆论视野。

    图5,图6老哥汇报自己目前情况。值得一提,京东至今没有人联系老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