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清宁纯净,无论斜阳西下暮色如水,还是月淡星稀人寂鸟归,无论,花开繁盛草木葱茏,还是万木萧萧西风渐紧,我的心,亦是情幽幽,意缓缓。
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说:“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一个真正享受独处的人,能回归本真的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喜欢的事情中来,这其中的妙处,旁人未可尽知。
干净、简单、天真、自然,到了一定的年龄后,都会变成岁月静好。
我的世界清宁纯净,无论斜阳西下暮色如水,还是月淡星稀人寂鸟归,无论,花开繁盛草木葱茏,还是万木萧萧西风渐紧,我的心,亦是情幽幽,意缓缓。
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说:“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一个真正享受独处的人,能回归本真的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喜欢的事情中来,这其中的妙处,旁人未可尽知。
干净、简单、天真、自然,到了一定的年龄后,都会变成岁月静好。
“it’s supposed to be” 这个固定搭配通常用来表示某事物被期望、假定或认为应当是某种方式。
It’s supposed to be sunny today. 今天应当是晴天。
It’s supposed to be cold tomorrow, so don’t forget to wear a coat. 据说明天会很冷,所以别忘了穿外套。
The meeting is supposed to be over by 3 PM. 会议应该在下午3点结束。
The book is supposed to be based on a true story. 这本书据说是根据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
as the days turned to weeks and the weeks to months 随着日子变成几周,几周变成几个月
as his months at the work turned to years 随着他工作的几个月变成了几年
在这些例句中,”turned to“被用来描述时间的流逝。这种用法在叙述中很常见,用来营造一种时间推移的感觉。
子贡问政,特别会提问题,“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如果去一个应该先去哪一个,孔子说 ,足兵。可以把军备去调。子贡又问,如果再减少一个呢?孔子说哪就是足食。孔子最后强调,可以没有军备,也可以没有粮食。但必须要有信誉。
凡是要求别人怎样怎样的,都不是儒家;凡是一声不吭,自己先做到示范的,才是真儒家
原文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华杉详解
这一段要仔细学习,因为历代误解太多!
子贡问政,问老师,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什么。
老师回答说,关键就三条:足食,足兵,对人民讲信义。
子贡接着问,如果遇到危机,这三条不能都做到,先放弃哪一条呢?
老师说,去掉兵。
子贡再追问,如果危机更大,剩下两条也不能都做到,再放弃哪一条呢?
老师说,去掉食。唯有信义,宁死不可放弃。
为什么说历代误解很多呢?两个误解,一是把第一句就解释错了,解释成“如果足食,足兵,人民就会信赖政府”,生活富足,军力强大,人民就安心。为什么会这么误解呢?一来字面上很容易这么理解:“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二来很多统治者就是这么想的,你有吃有穿,我有兵,自然安定团结。这个错误比较明显,比较容易说清楚。因为下文子贡问,如果要去掉一条,这三条先去掉哪一条。可见这是有吃,有兵,有信,这三条并列的,不是有食有兵,就能有信。
第二个误解,“去食”,去谁的食?自古皆有死,是让谁死?很多都解成去人民之食,让人民死。因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似乎“民”是主语。人没有信义,还活着做什么?宁愿他死,也要他讲信义。
朱熹说:“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
张居正接受并发挥了朱熹的解释,他阐发说:“民无信,则相欺相诈,无所不至,形虽人而质不异于禽兽,无以自立于天地之间,不若死之为安。故为政者,故宁死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
朱熹和张居正的解读,读得人不寒而栗,那杀气腾腾,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翻版——“饿死事小,失信事大”。这话你若要求自己,我给你点赞!你若拿去要求别人,直接可以判反人类罪,如果孔子是这个思想,我也要喊“打倒孔家店”,不读他的书了。
孔子绝对不可能有这思想!这不是仁者爱人,不是真的爱人,是把自己当上帝,判决人民该死还是该活。
再则,儒家思想的根基,是凡事都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靠自己的修养去教化天下,让人家模仿我,而不是指手画脚要别人怎么做。
这一点要特别强调,凡是要求别人怎样怎样的,都不是儒家。凡是一声不吭,自己先做到示范,先打个样板的,才是儒家。
举个例子,一位台湾酒店老板讲过一个故事,他一次回自己酒店,发现门童很恭敬给他开门,对酒店的客人,却很怠慢。这老板怎么办呢,他没有批评门童,一句话也没说。而是自己站在酒店门口,给客人开了两星期的大门。全酒店员工都轰动了,从此再也没有发生过怠慢客人的事。他自己的行动,胜过一万次培训,这就是典型的儒家方式。
再看看程颐的解释,他说:“夫兵食足而后吾之信可以孚于民。以民德而言,则信本人之所固有,非兵食所得而先也。是以为政者,当身率其民而以死守之,不以危急而可弃也。”如果兵食足,我就能够不失信于民。但是对于人民来说呢,信义应该是我们自身所固有的,而不是有兵有食才信。所以为政者应该率领人民,以死守信,不能因为情况危急,就放弃信义。
还是不通,而且怎么率领人民以死守信,不知道所指是什么,操作性在哪里。
这一段,读得我很纠结。反复研读,终于,在清儒刘宝楠的《论语正义》里,把他搞清楚了,孔子真伟大!真本质!
“去食”,去谁的食,首先要讲什么是“足食”。
“足食”,是指粮食储备。前面咱们讲子路之志,讲三年考绩时说过,三年要有一年之积。每三年,要存下一年的粮食,以备灾荒。所以治理国家,民以食为天,首先要有粮食储备。储备多少算足食呢?《礼记·王制》有标准:“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所以这标准非常高啊!要存够九年吃的粮食才叫足!为什么要存那么多呢?除了防备灾荒,还要防备战争,特别是战争的耗费,是非常惊人的。荀子说:“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中国历代有非常完备的仓储制度。遇到歉收,可以开仓放粮,平抑粮价;遇到饥荒,可以赈灾;遇到战争,可以全民皆兵,打几年仗也有余粮。所以,天下大乱的时候,乱世英雄们占粮仓就是最重要战略了,楚汉相争,刘邦就是先占了敖仓,他每日置酒高会,项羽部队饿得前胸贴后背。
所以,孔子说的足食,首先是要抓粮食储备。
足兵呢?就是要加强武备,兵力军备都要充足。也有标准:“天子六军,诸侯上国三军,次国二军,下国一军。”和平时间长了,往往武备松弛,兵器军械都坏了,年久失修。兵员也不足,编制在,实际没那么多人。孔子说,这样不行。
足食足兵,加起来就是备战备荒的意思。治国之要,备战备荒。
第三条,民信之矣,是什么呢?是政府对人民有诚信,人民对政府有信任,有信心。
足食、足兵、民信,治国理政,这三条,一条也不能少!
子贡却追问:如果一定要去掉一条,去掉哪一条呢?
孔子说:去掉军备。
孔子说这个,也是治国原则,周朝就有“凶岁去兵”的规矩。《周书》里面说了:“年饥则军备不制。”中国古代没有“先军政治”,军和民排序,以民为先。去掉军备,不害怕吗?如果政府和人民相互信任,不怕人民推翻政府,自然就不害怕。去兵而有食有信,与民固守,自足立国,我也不怕别国打进来。
子贡继续追问,足食与守信,如果再要去掉一条,去掉哪一条呢?
这是了不起的“子贡学习法”!这是非常好的提问方法,这能问出事物的本质,就像我们介绍自己公司,讲三句话,你问问自己,假如只给你机会说两句话,你去掉哪一句?假如两句话的机会也不给,只让你说一句话,你讲哪一句?这就找到自己的本质了。
大荒年,去掉了军备,财政还是支撑不了,怎么办?孔子说:去掉粮食储备!
《周书》上有规矩:
官考其职,乡问其利,因谋其灾,旁匡于众,无敢有违。诘退骄顽,方收不服,慎惟怠堕,什伍相保,动劝游居,事节说茂,农夫任户,户尽夫出。农廪分乡,乡命受粮,程课物征,躬竞比藏,藏不粥籴,籴不加均,赋洒其币,乡正保贷。成年不偿,信诚匡助,以辅殖财。财殖足食,克赋为征,数口以食,食均有赋。外食不赡,开关通粮,粮穷不转,孤寡不废。滞不转留,戍城不留,众足以守,出旅分均,驰车送逝,旦夕运粮。
什么意思呢:
对官员的任职进行了考察,了解了各地该办的利民之事。想办法赈救灾荒。广泛救助灾民,官员不得违抗。查究清退骄顽凶残的人,收捕放逐对抗不满的人。谨慎地联系那些怠惰的,使什伍自相担保。感化劝勉游手好闲的,把事情办得合于节度,一年四季都顺顺当当。使农夫各自养家,家家男子都出门耕种。仓廪分设各地,各地命令农夫纳粮。按规定征收谷物,竞相比赛积藏。藏粮不要买卖,否则市场就不再均衡。布散公家的钱币,乡正作借贷的担保。丰年也不急于偿还,真正进行救助,便于辅助百姓生财。百姓财生食足,再征收赋税。按人口供给食物,人人有饭吃才可征取赋税。外地食物不足,就开关周济粮食。粮食少的就不转运,孤寡不得抛弃。粮食多的不必留存,要转运外乡。边城粮食不多,也不必多留,足够众人守城就行。派出众人,赶着车子运粮,不分早晚地运送。
这就是孔子说的去食,不是去掉人民的食,是去掉政府的粮食储备。总说孔子要恢复周礼,他要恢复什么礼呢,就是这些礼!文武周公,周文王、周武王、周公,他们制定了完备的治国之礼,都给荒废了,孔子就要恢复这个!
最后一句:“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要谁死?或者说,要谁不怕死?
要国君不怕死!要贵族们不怕死!
军备没了,粮食财货储积也没了,我的政权靠什么啊?孔子说,你大不了就一死嘛!你最怕的,身死国灭嘛!那自古人皆有一死,你为了人民,裁了军备,空了粮仓,你就算死了,人人还对你感恩戴德,你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再说了,你为了人民,可以放弃自己的一切,人民会放弃你吗?人民拥戴你,保卫你,就像手足保卫身体,子弟保卫父兄,再大的危难,万众一Z心,同舟共济,你哪里死得了!全国人民都不让你死!上天也不让你死!所有人都可以死,就你不能死!你想死还死不了呢!
反过来,“民无信不立”。在全国人民都在水深火热之中,饿着肚子的时候,你守着粮仓,加强军备,以为那可以保护你,那全国人民都是你的寇仇,哪用得着别国侵略,你自己就垮了,那才要死!
有案例,比如东汉的董卓。
董卓为了防止自己政治失败,在长安城二百六十里之外,建了一个超级军事堡垒“郿坞”。存了多少年粮食呢?他根据自己的预期寿命,存了够三十年吃的粮!坞中广聚珍宝,还有不同年龄段,从娃娃抓起,供他享用的美女八百人,他很得意,觉得自己后半生都安排妥妥的了,说:“事成,雄踞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结果呢,别说民无信不立,他连给自己的干儿子吕布的信任都没解决,就被吕布解决了,足食足兵还足美女,有什么用?
最后讲一位身边的小故事。一位广东企业家朋友跟我讲的。他说他刚创业的时候啊,有一年春节回来,账上只有5万块钱,公司呢,有一百多个员工。广东的风俗,春节回来第一天上班,老板要发开门利是,通常是一百块。公司草创时期,又没钱,要大家有士气,有信心,有“骄傲感”!他借了钱,凑足十几万,给每个员工发了一千块红包,开年大吉!
这就是去食。
工作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涉及到我们为世界创造的价值,以及获得报酬的方式,如果自我能量投入在喜爱的事情上,就会集中精力,慢慢明确人生方向,反之则会随波逐流。
上一篇我们介绍了几个困扰我们内心的偏见,认为找到想做的事情必须是一辈子能做的事。或者遇到就如一见钟情般的命中注定,还有必须对别人有益的这种紧张心理,作者给出了我们更贴合实际的指引。
那怎样才能找到想做的事情呢?·
作者指出不是靠“直觉”,而是靠“逻辑”找到想做的事,需要明确三个要素,第一:喜欢的事,第二:擅长的事,第三:重要的事。
公式一:喜欢的事情*擅长的事=想做的事
公式二:喜欢的事情*擅长的事*重要的事=真正想做的事
一看到公式我就头疼,不过可以这样来理解,对于“为什么要工作呢”这个问题,可以用重要的事情来回答,对于“到底要做什么呢”这个问题,可以用喜欢的事来回答,对于“如何工作呢”可以用擅长的事情来回答。
自我提问的方式也很重要,职业指导书籍往往会说,你想成为什么人就去做什么,但大部分人无非回答善良真正的人,但“你现在做什么最开心”却是因人而异,我们就知道自己对什么事情感兴趣。
张朝阳也在演讲中分享过,思维的兴奋度会让我们脑子变得特别聪明,就很容易做事。
既然给出了通往想做的事的公式,那我们就来细细的感受自己杂乱的心。
1.重要的事
鲁迅曾经说过,做一件事情的的动力来自于两点,分别是意义感和兴趣,而重要的事情,就是什么对我们最重要,是金钱,别人的期待,还是内心的满足,一件事情内心的感受是,我想做,还是应该做,不得不做。
步骤一:五个小问题,勾勒内心真实的你
1,你尊敬的人、尊敬的朋友、喜欢的角色分别是谁?你尊敬她们或者喜欢她们那些地方。(尊敬的人是能反应自己价值观,因为这些人身上一定有让你觉得人这样去活着是一件骄傲的事情,然后概括出他们的共同点,建议拿笔写粗来)
2,在小时候和青春期阶段的事情或者经历,对现在的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对你价值观造成了什么影响?(比如说小时候什么事情让自己的自信心一下子增强了,或者看到谁有强烈的情感,希望像对方一样生活)
3,你觉得现在的社会有什么不足?(就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觉得要是这样就好了的一种心态,比如说要是同事之间再多一点积极交流就好了,邻居之间多一点互动就好了,我感觉社会现在不足之处在于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太少了)
4.问一下周围人“你觉得我的人生中比较看重什么”(别人往往是自己的镜子,可能从别人口中了解更真实的一面)
5,培养孩子,或者给别人建议的时候,你最想告诉他们什么,最不想告诉他们什么?(比如健康饮食,或者做讨厌的工作会逐渐失去自信,所以最好开始做感兴趣的事情)
通过以上五点,大致可以自我了解什么对自己来说是重要的,价值观先要满足自己,因此重要的是通过忠于自己的价值观的生活方式来满足自己,例如,如果有的人的价值观是“安心”那就每天做让自己安心的事。
2.擅长的事
任正非说过,不要天天想着把自己的短处去减少,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长处上。
作者指出,所谓擅长的事(才能)本身只是”习惯“,因为习惯所以没有好坏之分,例如,做事情小心谨慎,面对不能出错的工作就会成为优点,而面对需要快速完成的工作就变成了缺点。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唯有长处才能产生成果“
同样来到我们的问题小环节,5个问题,找出自己:“擅长的事”
1,在迄今为止的人生中,你觉得充实的体验是什么?(就是回想一下之前的成功经历,做那件事情获得了快乐满足感,做的时候感到充实,反之感到疲倦就是不擅长的事)
2,最让你感到烦躁和心慌的是什么事情?(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到焦虑、生气、和烦躁,这样的事情第一不能去做,第二如果别人做了,你觉得这点事都做不好,那这件事可能往往是你擅长的)
3,问问身边亲近的人:”你认为我的长处是什么?“(也是说,别人可能比你更加注意到自己习惯了的事情,比如很热情,能传染到周围的人,因为自我可能不知道这是一种热情,但别人就会感受得到)
4.如果明天辞职了,之前的工作中有没有你留恋的部分呢?如果你现在没有工作,请思考之前工作中的细节。(意思就是找出自己在工作中也觉得这也不错的想法,再找工作也可以找内心有留恋的工作,或者工作虽然不开心,但我喜欢这些人,热爱和人打交道这种细节)
5,你至今为止取得过什么样的成果,你是如何做到的?(这个不是科研成果那么突出的成功,就是脑海中浮现当时的经历,当时感受到的强烈情感,比如和朋友相处得特别愉快都算数)
其实,擅长的事情,就是自己的长处,接下来我们来找一找自己喜欢的事。
3.喜欢的事
达芬奇说:”明明没有食欲却还要吃东西会损害健康,同样地,没有学习欲望和想解决的问题还去学习就会损害记忆。“当我们产生食欲时,就会知道自己想吃什么了,老板!“给我来一碗鱼丸粗面”
其中有一种心理作者说要不得,就是”是否有用“的选择标准来判断,先找到自己纯粹喜欢的事,之后才是考虑怎样将喜欢的事变成自己的工作。
同样的,5个小问题为你找到自己想吃的面条。
1,你现在有即使花钱也想学习的事情吗?(想学习的事情,就是你感兴趣的事,试着写出来自己现在想学习,想体验的事情吧)
2,在你书架上摆放着什么类型的书籍呢?(看看书架上有什么类型的书,其中有看一眼就让你激动的书吗?自己看得进去的书,说不定就是你以后会从事的职业。)
3,有没有感觉让你产生,太好了,他拯救了我,这种感觉的领域和事物?(就是遇到这个人或者这件事之后,我的人生仿佛没有那么难过了,仿佛蕴藏着强烈的能量)
4,在迄今为止的生活中,你想道谢的工作的是什么?(也可以从想道谢的人来讲,比如有人遇到了良师给人生带来了很大的光亮,自己也想成为引导别人的人)
5,迄今为止,你会对社会中的什么事情感到愤怒?(所谓愤怒,就是不满,就是社会中有什么事情让内心觉得怎么做成这样,内心也有对这件事情的执着,比如看到水果,发现这也叫水果,吃到的食物,觉得这也配叫食物,就可能去做饮食行业)
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从了解自己开始,让自己更加清晰起来,作者八木仁平的《如何找到想做的事》从各个方面都为我们打开新思路,更加理性看待自己,迷茫中的家人可以去找来看看,梳理自己的思绪总是没错的。
但我想说,除了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还要打破恐惧,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去年朋友送了我⼀瓶放了⼀年的⻘梅酒,美其美⽈“时间的礼物”,经过⼀年时间酿造的⻘梅酒⼊⼝醇
⾹可⼝,让⼈念念不忘,更何况这是朋友的⼼意。我⾮常喜欢那⻘梅酒的滋味,便惦记着⾃⼰什么
时候也亲⾃动⼿制作。
上周朋友再次送了我⼀瓶新酿的⻘梅酒和⻘梅露,⻘梅露酸甜可⼝,让⼈感觉神清⽓爽,我这才惊
觉⼜到了梅⼦成熟的季节,正是酿⻘梅酒的好时候,便开始着⼿酿酒。
我上⽹搜了⼀下⻘梅酒的酿造⽅法,看起来不难,就开始着⼿酿造。
⾸先,提前准备。主要是四样东⻄:梅⼦、冰糖、⽩酒以及泡酒瓶。我最终准备了10⽄⻘梅、10⽄
38度的九江双蒸和2⽄52度的杜康。
其次,⻘梅的处理。先⽤盐⽔泡2⼩时,然后冲洗⼏遍,晾了⼀夜,等⼲了后,去蒂。
然后,开始酿造。⽹上梅⼦、⽩酒和冰糖的⽐例⼤多是11:0.6,因为我准备的酒⽐较多,⼤致上采
⽤11.5:0.6的⽐例酿造,没有完全按照推荐的⽐例做。我准备的泡酒瓶有1个10⽄、2个6⽄和2个2
⽄的⼤⼩,泡酒瓶要提前⽤酒消毒,刚开始第1瓶没经验,酒放多了差点漫出来,所幸泡酒瓶下⾯有
⻰头,便放出⼀些酒。最后,⼀番折腾之下,将所有的瓶⼦⽤完。
⽩酒⽤完,最后还剩1⽄⻘梅,这些梅⼦都有些瑕疵,⼤体上表⾯有划痕或者斑点,便动⼿做了⻘梅
露。
朋友制作⻘梅露的⽅法⽐较简单,就是⼀层梅⼦⼀层冰糖装瓶即可。采⽤这种⽅法有些慢,因为冰
糖完全融化需要⼏周时间。所以,我则采⽤⽹上看到的⽤电饭锅做⻘梅露的⽅法,打开保温键差不
多24⼩时后,⻘梅和冰糖就变成了速成的⻘梅露。这种⽅法虽然速度快,但据说不容易存放,所幸
做的不多。我对⽐了⼀下,两种⽅法做出来的味道都差不多。
从准备好所有东⻄到⻘梅酒装瓶密封,总共花费了三四个⼩时,真不容易。忙活了半天时间,才泡
了这5瓶⻘梅酒,虽然现在瓶⼦⾥⻘梅还是⻘梅 ,酒还是酒,那些拳头⼤的冰糖还是冰糖,但⼀想到
三个⽉后,他们就融为⼀体变成醇⾹的⻘梅酒,便觉得⼼中充满了期待,也让我再次想起朋友说⻘
梅酒是时间的礼物。
⻘梅和冰糖对酒的渗透让我联想到⼈与⼈之间的相互渗透。身体的⽪肤有边界,但这些边界也只是
看起来的边界,⽪肤也在不停地呼吸,与外界交换空⽓和⽔分。⼈与⼈之间的相处也是如此,有⼈
觉得⾃⼰⾃成⼀个世界,可以不理会任何⼈,但每个⼈都依附于他所在的群体⽣存,这种影响和渗
透⽆处不在。
所以,梅⼦、酒和冰糖这三样原本不相⼲的东⻄在时间的作⽤下,⼀点点浸透、融合、反应,最后
变成醇⾹的美酒。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像⼀个⼩⼩的三⼝之家的关系。
⽆论因何缘由相聚,原本⼤不相同的三个⼈之间难免关系不睦,也可能⾮常敌对,就如那52度的⽩
酒⼀般⾟辣。但在时间的作⽤下,他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反应,每个⼈都会发⽣变化,最
终整体上融合成了⼀种全新的、默契的关系,这种关系就像那⾹椿的⻘梅酒⼀样,变成了深情和睦
的亲情。
连这些不相⼲的物品之间相互影响都能酿出⾹醇的美酒,更何况那些⽇夜相处的家⼈,只要像酿酒
那样注意各项⽐例,终能和睦相处。
1,劝慰或者拒绝的理由,要站在上司的角度给
《庆余年》第二季中,范闲假死被发现了,大家都说是欺君之罪。陈萍萍要去给范闲说情,并没有提他觉得范闲是人才,而是说百姓觉得范闲是人才、是文坛大家,范闲是庆国能在文坛上胜过北齐的关键。陈萍萍这种话术就是站在庆帝角度,给了庆帝一个赦免范闲死罪的台阶。庆帝作为一国之君,哪怕私心想要赦免范闲,也得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陈萍萍说的于国有功,在未来也能来庆国出力,文采斐然具有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你杀了范闲,别人也替代不了范闲。
说回职场,老板让你负责一个项目,你不想做,你想拒绝。你千万不能说,觉得自己能力不够怕担责,也不能说这个项目钱少所以不能接。你给的理由,要站在老板角度想。比如你可以说,老板,我最近手头事情太多了,再让我接一个项目,我没法保证项目质量,耽误公司进度,给公司造成麻烦。或者说我去做X项目更好,这个项目您考虑让其他人接手,因为做X项目我可以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收益。
2,你可以摸鱼,但你不能真的菜
二皇子侍卫范无咎,喜欢看书,想当一个文学家想考科举,于是乎,在跟着二皇子的时候也经常拿本书看。这就是光明正大摸鱼。但二皇子遇到危险的时候,范无咎可没掉过链子,该出刀的时候出刀。说回职场,很多时候领导都是更看重结果胜过过程,哪怕你带薪拉屎、带薪逛街都可以,但该要你出力的时候你得竭尽全力至少也表现得竭尽全力。也就是说,你必须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只要你的能力不会被轻易替代,哪怕摸鱼,领导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